021-50215021     |
xwzx@sspu.edu.cn

李一凡:育人育心,探索创新,服务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29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师工作部、能源与材料学院   

人物名片

李一凡博士,能源与材料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从美国阿克伦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九三学社上海青工委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青联委员。2021年获评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扬帆专项,2022年获评上海市晨光学者,入选学校攀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等纵向、横向项目10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美国NSF基金项目两项。研究方向为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微纳尺度热物性测试,进入学校工作以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中科院一区9篇,中科院二区6篇),总计被引1100次,H指数20。现为中国物理学会会员,Cle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编委,长期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人。 

立德树人,春风化雨

在教书育人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李一凡主讲《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热物理特性测试与分析训练》《热功能材料》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春风化雨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耐心和热忱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坚定信心。他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国家战略发展,讲述个人的科研专长——微纳尺度热物性测试在芯片开发及设计领域的应用,主持校重点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思政领航课程1门。他担任21材化班的班主任,班级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团支部获评上海市级活力团支部等。他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在竞赛中磨砺技能、激发潜能,指导学生获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1项、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银奖、上海市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区域赛二等奖等荣誉。他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指导和发展支持,指导研究生考取美国史蒂文森理工学院、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攻读博士学位。

潜心科研,勇攀高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李一凡始终以科研为己任,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课题研究中,他潜心钻研芯片散热这一前沿领域,聚焦微纳尺度热物性测试这一行业关键难题,攻克技术瓶颈。利用扫描热显微镜(SThM)进行材料与器件的微纳尺度热物性测试工作,结合数学的分型理论深入研究了分形维度和分形粗糙度对界面传热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引起测试过程“伪影”现象的关键形貌因素,提出了基于SThM的定量测量软物质膜材料热导率的模型,并验证了复合体系中长距离约束作用对热导率提升的积极作用。他利用SThM首次从实验层面揭示了石墨烯等二维纳米片本证热导率的尺寸依赖性,并发现构建自组装二维材料可显著降低表面褶皱并有效提高体系的热导率,受邀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的SCI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他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结合自己的科研专长,与企业联合攻关了《超高温熔体热物性测试系统研制》《节能玻璃光学热工性能检测分析方法研究》等项目课题。

忠于职守,甘于奉献

李一凡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中兢兢业业,还积极投身学校的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奉献。他积极参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请与启东研究院的建设,参与第二届中国热物性会议及亚洲热物性会议的筹办等事宜,疫情期间,他留守学校,担任志愿者并顺利完成了当年度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他在学生管理、活动组织和学术支持中展现了强烈的责任心与执行力。经过基层推荐、材料初审、线下试讲等环节,李一凡成功当选“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并打磨了高质量宣讲课程,以小规模、面对面、互动式的微宣讲形式为青年答疑解惑。

育人育心是大学教师的初心,探索创新是学术前行的方向,服务社会是知识实践的使命。在三尺讲台上传递知识的光芒,在科研道路上开拓未知的领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责任与担当,李一凡用热忱与智慧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篇章。在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他将继续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步伐,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021-50215021
xwzx@ss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