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空一跃,凌空抽射,倒挂金钩,这不是足球运动中特有的画面,当插着彩色羽毛的毽球倏然过网,你会发现小小毽球也能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体育馆,这般的精彩每日都在上演,而为之付出大量精力与汗水的,正是该校大学生毽球运动队主教练、体育部张伟老师。
舍弃名利 甘做一名体育教师
张伟老师是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教练,曾带队备战2002釜山亚运会,获得女子单人组第二这一中国藤球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认识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着专业运动员特有的张力与活力,很少有人会将他与商界人士联系到一起。1997年,26岁的张伟在广州开始自营公司,曾任八一女排俱乐部执行总监,当时的八一女排战果辉煌,曾取得全国女排联赛第一、全国运动会女排第一的骄人战绩。2006年,正值其新加坡公司起步向上的关键时刻,面对国家对他的召唤,张伟毅然回国,挑起了国家藤球队教练的重担,带队获得多哈亚运会女子藤球比赛女子团体、女子单人组、女子双人三枚铜牌。藤球、毽球都是非奥项目,教练和运动员自由择业,不少藤球教练转到了毽球岗位,2008年,我校体育部主任从群教授特意找到张伟,邀请他共同推动毽球运动在校园的推广与发展,张伟心中藏匿许久的对小球运动的痴情再次被激发,双方一拍即合,2008年底,张伟来到我校任教。
硬汉外表下 有颗细腻的心
2009年,学校毽球运动队成立。虽是初建,所有要求按国家队的标准执行:黑板墙报上全年计划、周训练计划、日训练计划一目了然;每次训练课所有队员服装必须整齐叠好,放在指定位置;训练中,不允许随意脱衣服,喝水,要服从教练的安排;必须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乍一看,张伟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带队特别严厉,说一不二。对于有些队员的不理解,张老师也不多加解释,但长期的训练,队员们很少有伤痛,他们一次次挑战了自己的极限,超越了自我,他们与强手对决时更善于用战术战略思考,以弱胜强的比赛时有发生。
是指导,更是陪伴。早上6点半出操,张伟至少提前半小时在那等候;每晚训练结束,不少队员自愿加练,学生在,他在;有队员韧带拉伤,张伟反复叮咛如何护理;节假日,带孩子们回家给他们做自己的家乡菜。日复一日,情感笃厚,于是,张老师的办公室晚上就成了队里的自修室,那里有为他们准备的书桌、点心和酸奶,教练也陪他们一起学习;周末,队员们总能和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切磋,他们总会常回来看看……
小小毽球 传承梦想
是教练,更是人师。除了担任校毽球队主教练,张伟还承担了每周7课时的体育教学,他对教学与研究也颇下功夫。为了让毽球得到更科学、更系统的推广,张老师每天五点准时起床写作,专著《毽球运动实战(基础篇)》为中国毽球协会推荐用书。张伟注重教学的专业性与实效性,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在新加坡攻读MBA所学,他将素质拓展项目融入体育教学,倡导“快乐毽球”,不仅强调体育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敢于担当的意志和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体育精神,张伟的体育课,为学生的未来作铺垫。
张伟酷爱毽球,他将对国家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诠释、对学生培养的理念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毽球上,他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技能的提升,更是信仰的坚守,梦想的传递。在二工大的体育部,有向校医院长期外借的一副双拐、一辆轮椅,张伟的旧伤每半年会发作一次,发作时他就拄着双拐或坐着轮椅来给学生上课、给队员训练。这种坚守,影响了他身边的人,有4、5名二工大毕业生在工作之余到上海的几所中学做毽球辅导。在二工大毽球队的另一位国家级教练、“80”后体育教师郭洪光看来:“张老师也是我大学时的教练,他的精神让我感佩。我一共拿了10个全国冠军,但我永远记得第一个全国冠军是谁带的。张老师是一座让我难以逾越的山,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