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解放日报 李蕾 徐瑞哲
【编者按】
在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背景下,2025年成为上海高校改革大年,至少3个波次的教育综改落地开花。其中,“双一流”高校打头阵、当尖兵,“三位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沪上首批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先行先试,让教育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同时,各具特色的地方高校也“一校一策”,实施“上海高等教育重服务、强贡献计划”。今天起,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这些试点高校,深度调研他们如何系统性变革,让教学科研“适配”国计民生,以期带来具有新时代内涵的教改。
【评价体系改革,融入更多企业声音】
更多评价的改变,来自学生和企业的真实感受。
在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试点改革班的大二学生杜晓哲在“企业轮岗观察实践”中被分配到自动化装配岗位,企业为他指定了经验丰富的宋工作为带教导师。
一次,产线上的一个协作机器人出现了短暂的通信中断。杜晓哲根据在校学习的工业网络知识,大胆提出可能是某个接口松动。在宋工的鼓励下,他参与了排查,最终证实了他的猜想。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能为团队解决问题的‘准工程师’。”课程结束后,二工大对参与“实习项目1”的全体试点班学生进行的匿名问卷调查显示,98%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取得了“显著收获”。

二工大学生杜晓哲在企业带薪实习。
“我见证了同学们从‘纸上谈兵’到‘上手能做’的蜕变。”作为校内导师的上海电机学院欧阳华兵老师欣喜于学生成长的速度。在设计环节,学生们已能跳出纯理论框架,结合生产工艺调整方案细节,真切理解核心逻辑;在装配环节,从部件定位的基准校准到铆接顺序的流程把控,学生们逐步吃透了“每道工序都关联整机性能”的行业准则。
合作企业对此模式同样也很认可。“这种‘提前介入、共同培养’的方式,让我们更早锁定好苗子,有效降低了后续招聘的试错成本和入职培训成本。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更强,稳定性也更高。”二工大合作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康晓洁说。
原始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01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