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机加工技术部共有6位教师(5位女性,占总人数的83.3%),其中高级职称5位,中级职称1位。十几年来,她们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好评。1位教师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和学校第四届师德标兵称号;2位教师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位教师荣获学校服务世博优秀志愿者称号;1位教师荣获上海市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机械类项目第一名。集体曾荣获学校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高科研能力
培养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机加工技术部主任高琪老师带领大家到市内外高校调研学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金工实习》和《数控加工技术实习》课程均先后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数控加工技术实习》被评为校优秀课程;“基于工程训练能力培养的‘金工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教学成果,获得校一等奖。李蓓华老师荣获上海市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机械类项目第一名。
她们共发表核心与EI论文30余篇,其中2篇SCI,并申请了1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被受理拥有第一完成人发明专利一项、“多功能微型机床”参加“上海市工博会”展示获得优秀奖等等。特别是今年又有一项横向课题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良性效应。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如在《金工实习B》中增加了产学结合的零件加工,从课后学生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大量新型设备,为了尽快熟悉先进制造设备和各类建模软件的研修,在烈日炎炎的暑假,她们放弃休息,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她们参加CAD机械设计师和CAM数控工艺与加工编程应用技术的学习培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高级证书。有1位教师到德国深造半年,40多岁还在拼命学德语,实属不易。
高等教育中的工程训练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将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激光雕刻技术等)引入课堂,实现了按需施教。将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中,“问题意识”、“改造实习件”、“任务教学法”、“创新之作”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创新、奉献创造成绩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她们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校级科技活动等。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在课外和节假日,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为了加工出创作作品,经常会连续晚上工作到很晚,这种敬业精神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她们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申报市教委创新计划项目立项30项、学校科技创新立项95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上海高校机械类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工程能力竞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机加工技术部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党员教师积极带头,青年教师勤奋好学,大家团结协作,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地奉献为社会输送高技能的机加工人才。
(校妇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