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215021     |
xwzx@sspu.edu.cn
凝聚智慧 共促“三个精神”传承创新
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八届年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6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10月25日,以“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新时代新征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八届年会在我校开幕。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共同指导,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联合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三个精神”专委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委会、上海市劳动模范协会、上海市教育工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劳模工匠代表及高校师生齐聚浦江之滨,共同探讨劳模文化育人新机制,为弘扬“三个精神”、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开幕式由上海市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朱姝主持。 

开幕式上,校党委书记陆敏作为轮值主席单位代表首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学校六十五年来作为“劳动模范摇篮”的深厚传统,强调学校始终将劳模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精神底色,通过课程建设、实践育人与文化浸润,持续推动“三个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育更多德技并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朱雪芹在致辞中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动力。她表示,上海将持续优化劳模服务机制、搭建创新平台、讲好劳模故事,让工匠站“C位”、精神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强调,教育系统承担着弘扬“三个精神”、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上海将全面推进“五育融合”,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系统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副会长王利中表示,“三个精神”专委会将着力推动理论创新、实践探索与文化传播,促进“三个精神”深度融入企业职工文化与公众教育体系,激励广大劳动者立足岗位、扎实奋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作为。

开幕式上,全国劳模包起帆受聘成为联盟名誉主席。安徽工业大学、陕西劳模工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0家单位作为新成员接受授牌。曹路引智空间、吉林省鼎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联盟首批实践基地,标志着劳模文化研究向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进一步延伸。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局长薛庆超、大庆市委原一级巡视员王昆、陕西省劳模工匠协会会长兰新哲、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秘书长刘文等嘉宾,分别围绕“三个精神”与立德树人、钱学森精神的当代启示、以奋斗者姿态建功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劳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劳模文化育人的使命担当等议题作了深入阐述,引发与会代表热烈反响。

会议设置“三个精神与劳动素养”“马院院长论坛”“数字劳动”“中职劳模工匠育人联盟”“研究生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就人工智能时代“三个精神”的传承路径、劳模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跨界对话,形成一系列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讨成果。

闭幕式上,联盟对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并完成了轮值主席单位会旗交接仪式,第九届年会将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承办。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秘书长刘文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本届年会成果丰硕、共识广泛,联盟将继续发挥平台纽带作用,深化理论研究、推动模式创新,助力劳模文化育人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凝聚百家单位、覆盖多类院校与研究机构的重要学术与实践平台。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为新征程上弘扬“三个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与实践参照。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021-50215021
xwzx@ss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