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1日,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亚洲热科学与工程联合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以及上海第二工业大**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亚洲热物性会议(ATPC2025)在上海张江科学城举行。
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热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方向,主题广泛涵盖从基础科学到各种材料和系统的应用。清华大学张兴教授、日本庆应大学Akira Nagashima教授、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Marc J. Assael教授、印度迪格博伊学院DipSaikia教授、日本九州大学Koji Takahashi教授、韩国朝鲜大学Dong‐WookOH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唐大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何茂刚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波教授、丹麦科技大学梁晓东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同时,来自海内外1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3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海外代表90余名。与会嘉宾围绕热物性相关领域的实验、理论和应用研究展开深入研讨。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院长、本次大会秘书长王元元教授主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本次大会主席谢华清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作为主办方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在热物理性质领域取得的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建设成果。他预祝会议**成功,祝愿与会嘉宾在会议期间收获知识、增进友谊,留下难忘的参会记忆。
清华大学张兴教授代表国内执行委员会致辞。他阐述了热物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热物性研究的前沿进展与最新成果,同时也回顾了历届热物性会议的举办历程和中国热物性研究的发展史。他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构建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体系愈发迫切,需引导科研工作者聚焦国际研究前沿,以严谨诚信的态度和创新精神,长期致力于解决基础理论难题与实际应用**;同时应更具全球视野与融合思维,持续努力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本次会议评选出“青年科学家奖”“特殊贡献奖”2个奖项并进行了现场颁奖;会议同时对《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期刊的Ared Cezairliyan奖也进行了颁奖。
本届大会安排三天学术报告,包括4个大会报告、36场分会报告及各类报告277个。主题覆盖分子理论和模拟、设备和测试技术、流体热物性、固体热物性、多相和相变热物性、热辐射、微纳尺度热物性、燃料和能源系统性质、热界面材料性质、电子器件热管理、AI赋能热物性研究等11个议题,还包括热超材料和储能材料两个专门议题。
首届亚洲热物性会议(ATPC)于1986年在北京召开,促进了全亚洲热物性相关学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过多年发展,ATPC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专业学术会议,并跻身全球三大热物性国际会议系列,与北美、欧洲的同类会议每三年轮换举办一次。第十四届亚洲热物性会议(ATPC2025)的成功举办为全球热物性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推动了学术发展与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