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215021     |
xwzx@sspu.edu.cn

第二届碳中和前沿技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01 供稿:能源与材料学院   

8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第二届零碳未来:面向碳中和的前沿技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新材料学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

校长谢华清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了高校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使命与担当,表示学校将以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与材料学院院长王元元介绍了学院在碳中和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会议由能源与材料学院于伟教授主持。

会议特设企业难题发布环节,面向产业一线的实际痛点和技术瓶颈,搭建起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精准对接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上海产学研合作协会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卢红亮教授介绍了专委会职责,并分享了集成电路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需求;中兴通讯热设计首席专家张显明做了《通讯及算力产品热管理现状及未来展望》的报告,介绍了通讯设备与算力产品在热管理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当前的产业需求;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TO余国新博士现场发布揭榜挂帅项目,重点寻求集成电路与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攻关合作;上海通敏车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薛祖辉总经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技术需求。

在随后的学术研讨环节,二十余位专家分享了各自在芯片传热,热管理材料与技术,及“双碳”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沿进展,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度的技术支撑与学术思考。

在芯片系统的微纳尺度传热方面,上海交通大学鲍华教授做了《集成电路中微纳尺度传热和电热协同设计》的报告,同济大学陈杰教授做了《低维系统中声子输运和热传导》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鞠生宏副教授做了《AI辅助的芯片热管理材料设计》的报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顾骁坤教授做了《三维集成中的热管理问题》的报告。

在芯片材料热物性测试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杨莉萍研究员做了《先进材料热学性能表征与应用》的报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李一凡副教授《做了基于扫描热显微镜的材料微纳尺度热物性表征》的报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韩猛副教授做了《基于低频FDTR的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和缺陷探测研究》的报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李凤仪副教授做了《功率器件HEMT陷阱态的原位高空间分辨率检测方法》的报告。

在热管理材料与技术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唐忠锋研究员做了《PVA基热界面材料研发进展》的报告,上海理工大学陈曦教授做了《低温脉动热管传热特性研究》的报告,上海理工大学张冠华教授做了《微尺度相变强化传热流动机制》的报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潘振海教授做了《高功率芯片相变冷却技术研发与应用》,上海海事大学田镇教授做了《基于微通道液冷板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马涛副教授做了《光伏高效被动式热管理与能效提升技术》的报告,上海理工大学杨英英副教授做了《被动热湿管理材料研发》的报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徐屾副教授做了《基于热管的轻量化动力电池模组热管理系统》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华副研究员做了《芯片嵌入式歧管微槽道散热技术》的报告。

在“双碳”相关技术方面,上海理工大学武卫东教授做了《制冷热泵技术创新应用》的报告,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刘少帅研究员做了《液氢温区小型低温制冷技术》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林尚超副教授做了《低碳可规模化庞压卡效应冷却和大规模低能耗固态储氢研究》的报告,上海海事大学徐会金教授做了《航运船舶碳捕集分离技术》的报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王博翔研究员做了《基于可逆金属电沉积与纳米光腔设计的动态光热辐射调控》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闫君副教授做了《基于气固化学反应的储能技术》的报告,上海海事大学阚安康教授做了《基于相变蓄能及真空绝化一体化的冷链物流装备》的报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吕凤勇副教授做了《疏水表面冷凝液滴动态行为及强化换热研究》的报告。

此次会议汇聚了学界与产业界专家,通过主题报告、需求发布、技术交流等形式,为碳中和领域提供了高水平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对接平台。与会专家就芯片散热、热管理材料与技术、“双碳”技术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效推动了区域绿色低碳产业的创新发展。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021-50215021
xwzx@ss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