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我校申报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四年制职业本科专业成功获批,将于2025年秋季正式招生。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以服务区域国家战略产业为目标,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与改造、工艺设计、技术实践能力,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制造产线集成与应用、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职业本科教育明确以“培养联结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这一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形成了显著差异。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其课程体系围绕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构建,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职业本科则注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跨领域协作能力,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横向整合。职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60%,着重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场景中的技术决策能力。
此前,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我校申报增设的2个本科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通过教育部备案,也将于2025年秋季正式招生。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于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信念坚定、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素质,掌握储能材料与技术基础理论、储能工程与原理等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适应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能够在储热(蓄冷)技术与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与应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与应用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运行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基础知识扎实,系统地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知识,兼备自主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