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215021     |
xwzx@sspu.edu.cn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召开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
发布时间:2025-04-15 供稿: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4月12日下午,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在29号楼918会议室召开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副校长白建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专业负责人、试点专业全体教师,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宁主持。

白建峰欢迎辞,代表学校欢迎各位行业企业专家参会,希望通过深化校企协同、创新评价机制等突破性举措,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智控学院院长汪志锋宣读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第一届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名单,委员会由中科新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跞、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王思铭、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文涛、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房小艳、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倪炎榕、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宋一栋、浦东产教融合促进中心李俊宝、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吴家佳、上海北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张晓芳任委员。副校长白建峰、学院党委书记王秀红共同为委员颁发证书。

 

汪志锋向各位委员介绍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总体思路,智能制造专业群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岗位需求,积极贯彻制造强国战略,服务浦东“六大硬核产业”和上海先进制造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牵引,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衔接,聚焦产教融合,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工学一体”三级项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可持续个性化培养,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力争成为具有国内标杆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

教学副院长李宁汇报试点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用以致学”和“学以致用”相统一,实行“工学一体、交替进阶”。采用模块化教学,校内专业课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形成循环模式。通过“招生-培养-实践-评价”全周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5模块16个月的企业实习,落实企业认识实习、项目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实现岗位实习不断线,理论与实践进阶融合。

对标岗位需求,制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对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岗位需求,构建“基础认知、通用能力、岗位能力、择业能力”模块,围绕能力标准,设计与之适应的产教融合课程,形成试点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采用项目化教学,构建三级项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用能力培养作为基础项目,岗位能力培养作为复合项目,择业能力培养作为综合项目。一级项目为主线,二、三级向上支撑,构建“工学一体”三级项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与会专家进行交流发言,表示产教融合改革关键在于校企深度协同、资源共建共享及持续反馈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委员会专家组建议,持续推进模块化课程设计和项目制教学,校企协同共建系列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强化产教融合课程、跨学科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双场景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学生在企业分阶段实践实习的各项教学安排,加强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评价机制,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加强面向智能制造技术前沿、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丰富产学合作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更多受企业欢迎的现代一线工程师。


此次会议是智控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征程的新起点,以培养智能制造产业现场工程师技术人才为主,确定产教融合改革模式,探索有效解决传统工科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工学一体、交替进阶”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供给与需求无缝衔接,为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021-50215021
xwzx@ss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