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215021     |
xwzx@sspu.edu.cn

《浦东时报》:当一个镇遇上三所高校
发布时间:2017-11-28 供稿:   

  2017年11月24日  《浦东时报》  第4版

  ■本报记者 章磊

  曹路镇“坐拥”三所高校,当镇校之间有了“亲密度”,镇里便有了诸多“福利”,学生也有了更多展现的舞台。而这样的双赢模式,依然大有潜力可挖。

  带着孙子参加了两年的爱心暑托班,让曹路镇星纳家园的李素琴连连说好:“太好了,孩子与大学生老师合得来,都不愿意回家了。”

  曹路镇“坐拥”三所高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杉达学院。爱心暑托班里的老师,就是这几所高校里的大学生。

  如何让高校资源为我所用?这几年,除了暑托班,还有文化、艺术、安全、双创等各个领域的项目,其中,高校禁毒预防工作的“绿色防护林”工程,已打出品牌。

  曹路镇党委书记吕东胜说,希望借助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镇校合作,建立更具深度融合性的合作机制,让双方资源转化为更多的双赢成果。

  资源化为“福利”

  大学生当老师的爱心暑托班、大学生设计的LOGO……高校资源,为曹路镇带来诸多“福利”。

  今年爱心暑托班报名的时候,李素琴一早就去排队了。“去年办的暑托班是第一次,学生还不算多。但暑托班结束后,大家都说好,第二年还要报。今年我家孙子怕报不上名,很早就催着我帮他报名了。”她说。

  报名难,是因为这个爱心暑托班很“火”。“火”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师资。曹路镇的爱心暑托班,老师是曹路镇域内三所高校的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很好的,给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各种课程,有手工制作、讲故事、体育运动,还有参观活动,特别丰富,孩子们都喜欢上他们的课。我家孙子上了爱心暑托班,都不愿意放学回家了。”李素琴说。

  更让她感动的是,大学生老师非常尽职,除了备课、讲课,还给孩子们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问。

  正因如此,李素琴和几个老伙伴一起,当起了爱心暑托班的志愿者。大家轮流上岗,任务就是在每天上课前到教室开窗通风、消毒,中午等孩子们吃完饭后帮着收拾一下,下课后再打扫卫生。

  李素琴说,这样的志愿活动做得心甘情愿。“孩子们每天快快乐乐地来,安安全全回家,多亏了这些大学生。”

  这正是三所高校给曹路镇居民带来的“福利”,而类似“福利”项目还有很多。例如“外青夜校”,便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曹路镇合作开展的一个志愿者服务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

  “外青夜校”,顾名思义,是为外地来沪务工青年提供教育帮扶的一个项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团队,采取课堂授课和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外来务工青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他们的子女带去相关课程,让他们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社会实践知识。

  事实上,享受到高校资源所带来好处的,除了民众,还有政府。今年8月,曹路镇推出了全新LOGO及卡通形象代言人“曹小路”。这两个设计,都是出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之手。

  二工大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专业负责人田华,全程参与了与曹路镇政府的这个合作项目。“去年我们做毕业展的时候,镇政府过来谈了合作的意向。双方达成一致后,我们组建了师生组成的团队,参与这个设计项目。”她说。

  整个项目过程中,双方不断互动,沟通各自想法,最频繁的时候,几乎每周都会碰面。“我们经过现场调研和艺术设计,结合曹路镇特色做出了十几套方案,供镇政府选择,最终选定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曹小路’。”

  “曹小路”和全新LOGO亮相后,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孩子们更是爱上了这个可爱、名字又好听的卡通形象。曹路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说,“曹小路”作为曹路镇的形象代言人和文明创建宣传大使,以更鲜活的形象展示着文明曹路。

  如今,“曹小路”的微信表情包也已出现,成为了曹路镇政府工作人员平常交流时惯用的表情。有人说:“希望二工大的团队能设计出更多的‘曹小路’表情包。”

  高校生的大舞台

  在镇校合作上,曹路镇也给三所高校带去了不少的好项目、好服务。

  这次与曹路镇政府的合作,让田华感觉很好。“双方相互信任,沟通也十分顺畅,尤其吕东胜书记亲自带队,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她说。

  双方的合作仍在继续,包括曹路大居金海华城内的一些雕塑等,都可能用上二工大设计团队的一些构思。田华目前的想法,除了改进艺术设计,还“希望把更多学生带入到项目当中”。

  因为,参与类似的合作项目,对于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有着诸多好处。就拿“曹小路”的设计来说,参加了项目的学生们,不仅得到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而且在现场调研、双方沟通的时候,增长了不少社会阅历,尤其对曹路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社会实践项目对学生来说裨益良多,对艺术设计也是如此。”田华说,“相比学校内的一些设计活动或比赛,社会上的项目更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更能评判他们的水平高低。”

  参加各种镇校合作项目的学生,都有着类似的感觉。无论是爱心暑托班、还是“外青夜校”的大学生老师们,都在志愿服务当中增进了社会阅历。

  叶婷是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大三学生,也是“金杖雅社”项目的志愿者之一。“金杖雅社”项目,是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金海华城社区合作的一个助老志愿服务项目。自从参加了这个项目,叶婷说自己“不仅培养了社交能力,也提升了耐性,尤其是在如何与老年人相处方面”。

  在镇校合作上,作为拥有资源更丰富的一方,曹路镇给三所高校带去了不少的好项目、好服务。这当中,高校禁毒预防工作的“绿色防护林”工程,已经成为了市级的知名项目。

  2012年,曹路镇与浦东新区综治办禁毒处启动了“绿色防护林”工程,镇党委与三所高校分别签署了共建协议,镇综治办、社建办、司法所、团委等部门及各村居与三所高校的保卫处、校团委建立工作网络,推出禁毒宣传、法制教育、社区实践等合作项目。

  之后的每个开学季和毕业季,各所高校都会举行大学生承诺签名的禁毒宣传活动。除此之外,每年都会有一场符合年轻人特点的“HOLD住青春”无毒校园嘉年华活动,用文艺展演、知识竞赛、趣味游戏等方式,宣传禁毒的必要性。

  “绿色防护林”项目的成果十分明显。曹路镇综治办主任汤学海介绍,项目推行几年来,基本实现了“新生入学教育率达到100%、禁毒宣传教育覆盖率达到100%、网上禁毒知识竞赛参与率达到80%”。并且,5年多来,三所高校校内涉毒案件为零。

  还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通过镇校合作送到了高校和学生的手中。例如,不少学生干部得以借暑假的时间,到曹路镇的各职能部门挂职。杉达学院团委书记盛毅说,学生干部挂职后,成长明显,无论是办公室管理、公文操作,还是对社情民意的了解,都大有长进。

  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得到镇里的鼎力支持。“渔书”,是二工大毕业生尚晓辉的“二手书”创业项目,即是一个成功案例。目前,“渔书”不仅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有了书店,还正在各居民区推广“全民阅读”活动。

  期待深度融合

  曹路镇希望,一镇三校深度融合,将原先局部的合作整合成一个整体,镇校双方也已就此初步达成了意向。

  镇校合作多年,双方都已经初尝了共赢的甜头。“曹路镇域内的这三所高校,给我们社区带来了不小的改变。”吕东胜坦言。不过,他仍觉得,“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从当前的情况来说,曹路镇和三所高校之间已经有了相互的接触,但还没有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在曹路镇工作8年多,吕东胜慢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对曹路而言,跳开高校谈发展,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对三所高校而言,也不可能脱离社区,仅仅构成内循环。高校能给社区带来资源,也离不开社区的支持、支撑。”吕东胜说。

  最近一段时间,吕东胜带着曹路镇党委、政府人员,先后走访了三所高校,与校方进行了沟通。按曹路镇的设想,一镇三校应该深度融合,将原先局部的合作整合成一个整体。事实上,镇校双方已经就此初步达成了意向。

  这样的整合,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沟通。按照计划,双方将以全局视野,完善各类机制,包括顶层沟通机制、归口联络机制、项目跟踪机制、运行保障机制等。

  各个机制,都有具体的安排。例如顶层沟通机制,明确校镇深度融合各自分管领导,年度会晤机制调整为半年磋商机制,了解各类项目运行情况,沟通各自需要对方解决和合力解决的问题。

  对于镇校深度融合,高校方面也有着憧憬和期待。杉达学院团委书记盛毅同时还兼任着曹路镇的团委副书记,对于镇校双方开展深度融合,他十分欢迎:“绿色防护林、爱心暑托班、学生干部挂职锻炼、传统文化进校园,各种项目都已体现出镇校合作的成果,这样的共赢,还应该进一步增多。”

  二工大宣传部的陈勇也说:“对高校而言,有能力也有意愿参与所在区域的建设,但有时候缺乏的就是项目。在曹路,我们的确参与了不少合作项目,但仍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平台。”

  据他介绍,通过学校各个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的党建共建,二工大的不少团队参与了送书、助老、墙绘等互动项目。“不过,如果借助深度融合,让学校和镇里通过顶层设计,将这些互动项目固定化,将会是更大的成功。”

  陈勇说,以往的情况是,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或志愿活动时,往往需要去寻找项目,如果借助镇校深度融合有了固定的项目,那么就能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好。“学生借此了解了曹路,地方借助学校资源,或许有可能打造出另一个‘中关村’。”他说。

  吕东胜也认为,学校和地方,本就该互相扶持。“曹路有优势为高校、学生提供资源以及展现才能的舞台,而高校的存在,也将成为一个区域的吸引力之一。”

  虽然一镇三校深度融合的设想仍在推进过程中,不过,镇校双方的合作却从未停止。就在不久前,高校讲师团的讲师又在曹路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给居民区的老党员和预备党员们上了一堂十九大报告辅导课。

  “高校讲师上的课深入浅出,让我们对十九大报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听课的老党员说。  

  原始链接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7-11/24/content_4_1.htm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021-50215021
xwzx@ss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