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215021     |
xwzx@sspu.edu.cn

“上观”:上海劳模1.6万,1/3已过八旬,这些耄耋者口述着一座“城...
发布时间:2018-05-04 供稿:   

  2018-05-03 “上观新闻”APP  

  (作者:徐瑞哲)从“一代焊神”曾乐到“光明使者”蔡祖泉,从“中国燕子”周小燕到“特教名师”何金娣,以及去年逝世的浦江大桥下的朱志豪、三尺柜台上的马桂宁,一些名劳模相继离开了他们奋斗终身的岗位。

  现年82岁的“小扁担”杨怀远,谦谦地看向左手边,那是另一位全国劳模——纺织女工裔式娟。“我们在座最年长的就是裔大姐,九十多岁不算老,身体健康精神好,一句话:为人民服务到白头。”杨怀远是历时4年、今日(3日)首发的《时代领跑者——上海劳模口述史》第一位口述者,在他这篇《我的47根扁担》之后,还有43位申城劳模或已故劳模亲友的珍贵口述。他们中的不少耄耋之人,当天向采编此书的老记者、“劳模摇篮”二工大的大学生现场“口述”,共话劳模精神与新时代同行。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全城劳模约1.6万人,三分之一以上已年过八旬。从“一代焊神”曾乐到“光明使者”蔡祖泉,从“中国燕子”周小燕到“特教名师”何金娣,以及去年逝世的浦江大桥下的朱志豪、三尺柜台上的马桂宁,一些名劳模相继离开了他们奋斗终身的岗位。如何留存挖掘史料,延续城市脉络,营造社会风尚和敬业风气?

  领跑者,也是助跑者

  

  杨富珍今年87岁,仍然“退而不休”。她用上海话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目前还亲身走进学堂跟小朋友们讲课,对比今昔天壤之别。“我13岁就做了童工,‘拿摩温(工头)’多凶啊,一天干12小时的活儿;”这个“30后”老劳模说,“现今的孩子那是多么幸福,希望他们长大了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在劳模们的口中,个人奋斗史都很“浓缩”。“42年真是一晃而过,过得真快……”陶依嘉算是生于1950年代的“年轻劳模”,她1976年复员,曾经在部队药房工作的经历,让她与第一医药商店结下一生缘分。“我的过去很简单,就是在南京路上摆摆摊头、为民服务……”陶依嘉这样干了32年,55岁退休后又干了10年,因为她被返聘在老店里成立依嘉劳模创新工作室,带了71个小青年。“我的今天很开心,等徒弟中走出新的劳模,大概就可以真正退休了。”

  

  劳模精神也是城市精神的一种,他们被誉为“时代领跑者”。劳模孔利明告诉大家,从初一时攒出一台收音机起,到结婚时家电全部自己装配,再到如今拥有425项国家授权的职务发明专利,“人始终在学习,跟上创新步伐,才能真正与时代同行。”拥有神探鹰眼的“刑警803”法医阎建军则说,“我们是领跑者,也是助跑者,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今天我们更要为新一代助跑。”

  矿工们,挖劳模金矿

  

  “小小扁担三尺长,能为旅客当桥梁。”对于《解放日报》,杨怀远怀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解放日报》不仅是劳模的“培养报”,也在他遭遇诽谤的低谷时期成为劳模的“护身报”。如今,来自《解放日报》等老报社的老记者、老编辑,再次将劳模们的口述整理成书。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孙洪康表示,这部上海劳模口述史的整理者中,不少人正是当年劳模的发现者、首写者。“面对劳模这座‘城市金矿’,需要‘矿工’深度挖掘开发。”

  经过查资料、找档案、寻报刊、排线索,全书遴选出44名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代表性劳模进行寻访和采写。在上海市劳模协会帮助下,李文祺等人的采写组,为寻找曾乐夫人王婉云,前后花了3个星期,终于通过宝钢党委领导,得知王婉云家住北京的联系方式,于是马不停蹄赴京采访。对此,曾乐夫人激动不已,87岁的她,竟拄着拐杖,走下四层楼梯,到马路上迎候。

  

  当天中午,作为口述整理者的老记者郑正恕,再次向纺织女工李素兰特别鞠躬致敬。因为那个初冬落日时分,郑正恕在真光路落叶景观道上,踩着瑟瑟作响的金叶子,敲响了84岁老人李素兰的家门。因为走错了路,郑正恕迟到了三四十分钟。而李素兰一脸慈眉善目,笑眯眯地说:“我已经在门口等了很久,组织上来人了!”他说,这是自己记者生涯无数次采访中最难忘的一次。

  新青年,奋斗者时代

  

  “排除电路故障、修通抽水马桶、检修自来水管,我每天就这几件事,没有大功大劳,但干了千万次,”在现场,作为房修工的劳模徐虎认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其实每个人都在为别人服务,也都能通向成功。

  在精神传承中,劳模走进校园,师生也走出校园。“建校近60年来这座校园走出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130多位劳模校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介绍,从开设《工匠中国》课程、建设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到编辑出版《道德文章》《走进劳模》等校本教材,全校从教材、课程、师资三方面探索劳模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全程。2016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曹立成告诉记者,作为二工大瞭望社一员,每年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都选择在面对面采访中学习劳模校友和上海其他劳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时代新人,要成为时代主流,不辜负这个时代。”

  面对这笔精神财富,社会各方都在继承,服务好劳模,传扬好精神。市总工会方面透露,大约一周之后,在中山东一路14号,将永久开设劳模展,正式对外开放,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外滩14号”。市教卫党委系统表示,根据“上海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确保2020年完成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目标,截至目前行动计划已覆盖在岗人员超26.1万人次,包括上海开放大学首届“上海工匠研修班”培训,首批学员已取得结业证书并获学历教育学分。

  题图来源:秦雨豪 摄

  原始链接: 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88195&time=1525337197537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021-50215021
xwzx@ss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