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0215021     |
xwzx@sspu.edu.cn
沪河道大整治 青年学子在行动
《青年报》:二工大学子用30幅手绘作品记录社区河道整治全过程
发布时间:2018-02-10 供稿:   

  2018年2月9日  《青年报》 A07版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推进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基本消除全市中小河道黑臭,曾是上海2017年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值此岁末年初之际,不少河道经整治后焕然一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一群学生用画笔记录了河道整治前后的变化,也希望用自己的手绘作品激发公众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相比直接用影像记录的形式,师生们认为,手绘作品更有温度,也见证学子自身思考与成长。集纳这些作品的“河道整治绘画作品展”日期在学校图文中心正式亮相。

  校社携手 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河道整治前,垃圾成堆,各种污水、垃圾一同流入河道,路过的行人匆匆掩鼻而过;整治后,河水恢复了往日的澄明,微风拂过,细雨中树枝摇曳,一切变得诗情画意。

  这些画作的作者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的一群学生,他们结合专业所长,自2017年4月以来,多次来到学校所处曹路镇的河道村庄、田间地头,用画笔记录曹路镇河道整治前后居民生活环境的变化,以30幅手绘作品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

  河道整治,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为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曹路镇团委与二工大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合作,确立了“美丽画笔 魅力上海——水清 天蓝 新曹路”河道整治速写项目。项目旨在以手绘形式记录河道整治的全过程,并以此为契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共创优质生态环境。

  为更好地表现河道整治的实景实况,同学们自发学习了河道整治的相关知识和当地提供的书面资料。然而,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的都是文字描绘,很难撼动学生内心。

  后来,在项目指导老师、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丽敏,以及专业课教师王思华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多次深入河道整治现场,实地走访丰富创作感知。

  看到长长的河道仅剩一抹绿,违章搭建的屋棚侵占了大部分公共空间,同学们深有感触:“没到实地看过不知道情况这么严重,没生在依河而生的年代从未想到河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果然所有的东西都要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后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精益求精 让速写作品更具感染力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周边居民采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地河道的整治背景、整治现状以及处理方式,用相机记录河道整治前、中、后的变化,为速写创作提供初始的素材。

  在王思华的指导下,结合拍摄的原始材料,同学们开始勾勒基本线条,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更强烈地展示河道整治前后的反差与变化。

  据悉,仅初期的线稿,就更改了三次才确定下最终的场景。上色阶段更是困难重重,既要还原现实,又要保证画面的艺术效果,部分作品更是在十多次失败后才完成。完成后再为速写作品配以相应的文字描述,使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每一幅速写作品的背后故事。

  最终经过反复的修改,创作完成了30幅(15组)手绘作品。由于河道整治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整治过程无法全部记录、刻画,整治前的作品以纪实为主,而部分整治后的作品则是在原有基础上,根据整治的方式及以往资料画出的愿景。

  平面设计专业大二学生李文郡指着其中一组自己的画作向青年报记者介绍:“对于整治前,我选择了一个比较阴暗的色调,有违章、有杂草;后一幅画作,色彩明亮,万物清新整洁,这是我们以及周边居民的切实感受。”在李文郡看来,手绘作品更有温度,每个人的笔触虽不一样,但画作中融入情感,也见证他们的思考与成长。

  投身公益 让专业教育效果更持久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参与的河道整治速写项目前后跨度长,专业课的学习本就紧张,但对于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公益实践都感到很有意义,很值得。

  团队成员刘云韵同学说:“之前我一直想该以怎样的笔法去画,去书城阅览速写书,网上查找一些图临摹,和身边同学讨论分享,找出不足,慢慢体悟到从临摹图转到照片的过渡阶段要掌握的要领,懂得了线条的重要性,并通过一次次努力改正后,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也更懂得了持之以恒的道理。”冯婷婷同学表示,实地走访时,看到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认真地清理河道边的碎石与杂物,很震撼,而今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也为自己能参与其中为环保出份力感到自豪。

  该项目指导老师、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丽敏说:“学校、学院对我们结合专业所长参加公益项目都很支持,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都经历了一次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形式和效果,要比书本上的更生动、更持久。我们组织大学生去了解河道整治的全过程,正是要间接地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目前,二工大学生创作的30副画作和曹路镇中小学生、居民的绘画作品一同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进行展示,接下来,还将在曹路部分社区展示,他们希望以实际行动,让环保行动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让环保理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原始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hone/qnb/html/2018-02/09/node_7.html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021-50215021
xwzx@sspu.edu.cn